是血缘亲还是养育亲?
最近有话题讨论“你认为孩子是血缘亲还是养育亲?”
话题源于“2012年,50岁的陈某与40岁妻子因婚后不育”,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,通过试管手术生下儿子小凯(化名),2018年两人离婚。
而在小凯八岁时,他们意外发现小凯与彼此均无血缘关系,怀疑当年医院放错了胚胎。2023年2月17日,医院生殖中心主任更是当面回复陈某,孩子实际是他俩抚养长大,就没有必要计较是否亲生。“人生就这么几十年,到最后就都豁达了”。
都说父母的舐犊之情是天下最无私、干净的感情,那么这份爱到底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,还是多年养育和相处的过程之上?定义父母的称号又是基于血缘关系,还是抚养之恩?值得我们深思熟虑。
有网友回答“孩子是血缘亲是自古至今习俗,在法律上抚养和赡养、继承……都是以血缘亲关系认定,非血缘关系的抱养、收养,是养育亲”,
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,宗族制等历史渊源依旧在影响着当今社会,修家谱、建宗祠在中国某些地区仍是流行的文化符号,血缘关系仍是维系人类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之一。也有网友回答“人毕竟是有情感的,一个养育了十几二十年,然后突然说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,这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会因为这一句轻飘飘的话而破灭吗?我想大抵不会的吧。”站在个体角度而言,如果一个人突然出现称自己是你的亲生父亲,你可以马上接受他的身份,并和他迅速建立亲密关系吗?我想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吧。血缘之亲也是要建立在日日复年年的相处、照顾之上的。我们常说“父母的养育之恩。”养和育不可割裂来看。无论是自然血亲还是拟制血亲,关键在于双方的实际行动和对彼此的付出。在生活的点滴中慢慢感受亲情,就不必过于在意究竟是血缘亲还是养育亲。不管是亲生子女、还是养子女、继子女,只要与父母之间彼此相爱照顾(也就是法律所说的形成扶养关系),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。
如果实在觉得无保障,可以通过设立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的形式,通过法律程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,遗嘱继承或者遗嘱附有义务的,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。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,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,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。